关于印发《包头市减灾委员会2021年
工作要点》的通知
包减灾委发[2021]2号
各旗县区减灾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推进我市自然灾害治理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市减灾委员会制定了《包头市减灾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全力做好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包头市减灾委员会
2021年5月24日
包头市减灾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市减灾委员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突出抓好责任落实、监测预警、灾害普查、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推进自然灾害治理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
一、落实综合减灾责任
(一)树牢防灾减灾理念。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念,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二)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按照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门办公场所、专业装备“四专”要求,优化设置旗县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基层网格员、灾害信息员、森林防火巡逻员等基层力量,提高基层自然灾害防治水平。
二、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三)强化制度保障。评估“十三五”期间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实施情况,完成《包头市“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修编《包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加大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灾情评估、隐患排查、社区减灾、应急装备、避难场所等标准制修订力度,健全完善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制度体系。
(四)加强监测预警。以全国及包头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为抓手,加强各部门信息归集和综合利用,督导防治部门落实水情汛情、土壤墒情、山洪内涝、森林火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雨雪雷雹等灾害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整治责任,促进全市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研判会商制度,在频率安排、内容指向、方式优化、成果运用等方面重点着力,增强阶段综合分析的深入性、指导性,提升短时临灾会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逐步完善综合与专项、阶段与临灾、属事与属地相结合,各领域、各层级相协同的会商机制,不断提升研判质量。持续做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灾害信息员A、B角设置,确保每个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有 2 名灾害信息员,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灾害监测报送体系。
(五)规范灾害信息发布流程。进一步明确灾情管理责任人,健全完善灾情管理体系,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明确信息报送内容和方式,规范灾情台账管理和灾情核查核定。完善灾情信息依法统一发布机制,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信息发布的有关要求,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和有序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积极稳妥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故意造谣传谣等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全面提升灾情应对能力
(六)做好救灾救助。根据灾情发展态势,适时启动灾害预警和救灾应急响应,根据年度灾情和需政府救助人员情况,制定冬春救助方案,及时安排下拨中央及省级救灾资金,紧急调拨救灾物资,指导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等,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七)加强物资储备。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落实好救灾物资分级储存主体责任,对照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年度购置计划,及时补充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做好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保障物资数量、丰富物资品种、提高物资品质、优化物资分布。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共享共用。
(八)加强资金保障。完善财政救助补助政策,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落实本级配套救灾资金。修订《包头市市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救灾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救灾资金使用范围和办理程序,做到“三公开三保证”。对接收的捐赠物资,依据《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严格使用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九)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自治区减灾委工作部署,指导各旗县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并对全市已命名社区进行抽查评估,抽查比例不少于20%,全面提升我市基层社区综合减灾能力。
(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坚持社会与行业结合,常态与节点结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整体宣传统筹谋划,充分利用森林防火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专项宣传活动,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教育,推动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扎实开展基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 大
- 中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