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级防指及相关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防指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超前安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有效实现了防汛保安的预期目标。
一、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平稳开河
开河期间加强防凌值守及巡堤查险工作,在险工险段、河水贴堤段等重点部位设立巡查点和临时观察点,实行重点防护,专人值守。小白河应急分洪区及时分凌484万方,确保防凌安全。
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黄河凌汛期严禁行人、车辆踩冰渡河,禁止在滩区冰面滞留玩耍及进行垂钓等各种活动。
(二)强化责任落实,超前做好各项防御准备
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凌防汛责任制。针对今年各旗县区领导班子换届及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全市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并在包头日报进行公示。制定包头市防汛应急处置措施,编制全市防汛工作树状图,将防汛工作职责逐级落实到岗到人。
(三)强化督查检查,全力做好隐患排查及整改
5月下旬,市防指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各地备汛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发现各类防汛隐患97处,主汛前已全部完成整改。7月中旬市防指再次对全市水库、山洪沟、城市内涝点、沿黄险工险段进行检查,指导气象和涉农旗县区做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
(四)强化物资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本年度完成120万元防汛物资采购入库工作。目前共储备涉及抢险物料、救生器材和抢险机具3大类36个品种,总计约153万元。针对各地区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短缺的实际情况,市防汛办在汛前向各旗县区防汛办下拨救生衣、防汛抢险应急照明设备等20多种约80多万元的防汛物资,确保满足防汛抢险救灾的需要。
(五)强化防汛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提升安全度汛能力
7月25日市防指组织部分成员单位在降雨时段进行实战拉动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强化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间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提高了应对汛期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六)强化会商研判,加强应急值守
进入主汛期后,市防汛办会同水务、气象、水文、住建等部门实行集中式一体化办公,强化会商分析,完善信息和资源共享,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成功防范了汛期4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
(七)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各地防汛办对全市41条重点山洪沟逐一进行排查,在遇有突发雨情及汛情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对山洪多发易发点采取封路、设岗等防范措施,及时启动山洪灾害预警广播不间断播放灾害天气警示信息,提醒民众注意洪水防范,全力减免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我市城镇化速度过快,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局部存在雨污水合流、错接、混接的现象。6月13日强降雨,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交界营子村因雨污合流导致下水管道破裂出现内涝,造成经济损失约90.6万元。
(二)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储备不足。目前我市防汛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品种单一,数量有限,科技含量高、大型特种装备、现代化技术设备储备较少。急需配置冲锋舟、应急救援气垫船、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等防汛救灾装备,不断提升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三)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足。局地突发性强降雨易引发山洪,对群众生命安全威胁大,我市共有沟河292条,目前仅有40%山沟河道有山洪灾害雨水情监测站点,且站点分布不均,位置大多数在沟口,监测站点重点河沟覆盖面仅为20%,监测系统多为雨量站,无法满足山洪预警预报要求。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应急排涝专业队伍和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军民联手与区域联动的机制,遇有强降雨发生提前在下潜式立交桥和低洼地段等易涝点预置防汛抢险救援力量。配备能快速解决城市内涝的专用防汛设备和抢险物资,确保出现暴雨洪水等突发汛情第一时间高效救援。
二是进一步提高防汛隐患排查防范能力。高度重视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大型地下人口密集场所的防汛隐患,切实做好城区内涝及地下空间防汛应急抢险工作。加大和明确属地政府及行业部门和企业主体的防汛安全监管责任,制定联合防汛预案,明确区域管理界面,建立联防机制,定期联合开展防汛检查,共同保障地下空间防汛安全。
三是强化应急救援救灾工作实效。加强山洪灾害宣传、培训及演练。指导各旗县区编印防汛明白卡,明确预警信号、撤离方式、避险路线等内容,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
- 大
- 中
-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