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消除住宅小区电动车辆充电领域的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电动车辆安全问题出现,筑牢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火墙”,近日,执法大队聚焦辖区内无车棚充电点位这一重点区域,组织骨干执法力量开展专项现场安全检查行动,以“查隐患、促整改、强意识”为目标,全面压实安全责任,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
一、明确检查重点,精准排查风险
此次专项检查紧紧围绕无固定车棚充电点位的特殊性和潜在风险点,坚持“不留死角、不漏隐患”的原则,已对25个无固定车棚的电动车辆充电区域进行逐一排查,重点聚焦以下三方面内容:
1.充电设施及用电规范。仔细检查充电插座、线路是否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有无出现线路老化、破损、裸露等情况;严厉查处私拉乱接电线、“飞线”充电、违规改装充电器或电池、擅自增大充电功率等违规行为;查看充电设备是否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功能,坚决杜绝不合格充电设备投入使用。
2.区域环境及通道畅通。重点核查充电点位是否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疏散楼梯间、安全出口等“生命通道”,是否存在占用绿化带、公共活动区域违规充电的现象;仔细检查充电区域周边是否堆放纸箱、废旧家具、易燃易爆物品等,确保充电区域保持安全距离和良好通风条件。
3.消防器材及应急保障。检查充电点位是否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应急照明、简易喷淋等消防器材,器材种类、数量是否满足安全需求,是否在有效期内且完好有效;询问管理人员是否掌握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和火灾应急处置流程,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初期火情处置。

二、强化现场处置,推动隐患整改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采取“边检查、边指导、边督促”的方式,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记录在册,并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分类处置:
1.对于私拉乱接电线、充电器摆放不规范、周边少量杂物堆积等轻微违规行为,执法人员当场向责任人指出问题危害,耐心讲解安全充电知识,督促其立即整改,现场监督整改到位,确保隐患“即查即改”。
2.对于线路老化严重、充电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占用消防通道等较为突出的隐患,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同时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不解决不销账、隐患不消除不放手。
3.针对部分居民安全意识薄弱、对违规充电危害认识不足的情况,执法人员结合近期国内发生的电动车辆火灾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向周边居民、充电点位管理人员及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普及电动车辆安全充电常识,详细讲解违规充电可能引发火灾的严重后果,引导大家自觉摒弃不良充电习惯,主动规范充电行为,共同维护充电区域安全秩序。

三、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检查成效
此次专项检查不仅及时消除了一批显性安全隐患,更强化了辖区居民和相关责任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下一步,执法大队将持续聚焦无车棚充电点位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加大巡查频次,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错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赛音道二号街坊及辖区内其他无车棚充电点位开展常态化监管,确保隐患排查“不打烊”。
2.加强部门联动,主动联合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消防救援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进无车棚充电点位的规范化管理,探索“集中充电、智能管控”等安全充电模式。
3.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警示海报、开展社区安全讲座等多种形式,持续普及电动车辆安全充电知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生活环境安全稳定。
- 大
- 中
- 小